1945年9月2日,日本投降儀式在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“密蘇里”號上舉行,日本宣告正式投降。1949年底,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曾將8月15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。1951年8月13日,政務院發布規定,9月3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。2014年2月27日,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經表決通過,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。
山河動蕩,碧血千秋。從日軍在1937年7月7日發動盧溝橋事變,第二十九軍奮力還擊,標志著日本挑起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,也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。漫長的抗戰,大約1500萬至2000萬中國人死亡,戰爭規模與犧牲人數,均為史上之最,是中國歷史上最悲壯的一幕。在正面戰場和敵后根據地,無數中華兒女誓死不當亡國奴,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,感天動地的壯舉?!袄茄郎轿鍓咽俊薄鞍伺督薄八钠絺}庫八百壯士”,都是中華兒女的杰出代表。
淞滬會戰,是抗日戰爭第一場大型會戰,是抗戰史上規模最大、最慘烈的戰役,號稱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。中國政府調集70余萬國民革命軍,蔣介石親自指揮,血戰三月,以死傷30余萬人的代價,粉碎了日本“速亡中國”的計劃。南京保衛戰,是中國歷史上最少有的、悲劇性的重大事件。日軍進行長達6周的屠殺,超過30萬的平民和戰俘為此付出生命。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準則,是無數暴行中最突出、最有代表性的一例。
武漢會戰,百萬精兵,血戰江城。 滇西戰役,焦土抗戰,尸積如山。
開羅宣言。中美英三國首腦齊聚開羅,標志著美英正式對日宣戰。抗日戰爭是1840年以來中國歷史的延續和突變,是中國現代化的成人禮。從歷史的發展脈絡來看,可以說是抗戰塑造了現代中國。